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的四个方向
自2004年以来,我国继续对农机具进行扶持,如农机购置补贴,其“杠杆效应”显著,对农机具消费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从农机购置补贴的公示数据来看,全年公示补贴各类农机具的数量达到了323万台(套),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到2020年末,中央财政已经投资了2392亿元,支持了3800多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了4800多万台(套)。2021-2023年的补贴周期已经接近尾声,那么下一个周期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浅要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农机化进程中主要矛盾的转变
农业生产已经由以人畜为主向以机械驱动为主转变,并以机械化为主。统计数字表明,在2021年,我国农机的总功率已经达到了10.78亿千瓦,拥有了2173.06万台的拖拉机,拥有了4022.93万台的农机。2021年,全国农业种植、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72.03%;机耕率为86.42%,机播率为60.22%,机收为64.66%。畜牧养殖行业达到了38.50%,水产养殖行业达到了33.50%,农产品初加工行业达到了41.64%,设施农业行业达到了42.05%。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着区域、行业、品种、环节等方面的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尽管中国的农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地域上来看,北部平原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南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南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南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在产业、品种和环节方面,可以看到,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同时还可以看到,在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领域,都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对此,《“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3.农机作业补贴或将进一步调整和实施
引导农机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是很好的抓手,从长远来看,农机相关补贴也将逐渐从鼓励购置农机向引导全程全面的机械化作业转变。
政策也反映出了这种探索和尝试:2021年一号文件提到“开展农机作业补贴”;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农机购置综合补贴试点,选择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省份探索创新补贴资金使用与管理方式,实施作业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助等补贴方式”;2023年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到“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
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在我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统防统治飞防服务作业补贴等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是大部分都是以项目资金的方式进行的。伴随着机械作业监测传感器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作业监测奠定了硬件基础),以及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下一步将有很大的可能以实施作业补贴来引领全过程、全面的机械化提升。
4.未来更多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有望纳入补贴目录
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智能终端”、“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支持安装使用机械作业监测传感器和北斗导航终端的服务主体,集中连片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23年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